EN

ETF的隱藏成本,內扣費用是什麼?

ETF的隱藏成本,內扣費用是什麼?

投資ETF時,投資人最關心的往往是「報酬率」、「殖利率」,但其實在你看不到的背後,還有一項會長期影響投資績效的成本,那就是ETF的內扣費用。

在投資市場中,商品種類眾多,從股票、基金到ETF、ETN,每種商品都有其特色與費用結構。對投資人而言,了解其中的交易成本與內扣費用非常重要,交易成本的高低也會同時影響報酬。

如果不想研究單一個股,投資人會選擇買進基金或ETF,相比之下,ETF管理費用低,基金交易成本較高,ETF可以在股票市場中直接交易,也較少經理人操盤管理空間,基金則是由專業經理人操作,交易成本也會比ETF來得高,其中包含申購手續費、信託管理費、經理費、保管費等,ETF內扣費用通常比一般基金還要低,通常低於1%,但也有部分內扣費用率較高的ETF。

投資人在買進與賣出ETF時能會收取費用,如:證券商交易手續費、證交稅外,還有一個時常被投資人忽略的「內扣費用」,雖然不會直接對投資人收取,但這些費用會從ETF的資產中扣除,進而影響ETF的淨資產價值,反應在ETF的價格上。


ETF內扣費用是什麼?

ETF內扣費用基金為了維持運作,所需支出的管理成本費用,通常以年度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例如0.5%或1%。代表投資人持有ETF每年需扣除ETF淨值的0.5%或1%的費用。


ETF內扣費用有哪些?

🎯 經理費:又稱管理費,為操作ETF的管理成本,包含各種行政規費。

🎯 保管費:支付給「負責保管資金的銀行」的成本。

🎯 買賣周轉成本:調整ETF成分股的交易成本,若ETF成分股頻繁更換時,內扣費用的成本就會隨之增加。

🎯 其他

 

上述費用的加總,就是ETF發行公司從淨值中扣除的比例,也稱「總費用率」。舉例來說,投資人買進了10萬元的ETF,ETF的內扣費用為0.5%。那麼投資人每年需要被扣除ETF淨值0.5%的費用,也就是10萬元x0.5% = 500元。代表投資人每年投資ETF會先扣除500元的投資收益。


ETF內扣費用計算:

經理費與保管費將依基金規模計算:

規模

經理費

保管費

1,000億(含)以下

0.15%

0.03%

逾1,000億~5,000億(含)

0.10%

逾5,000億~1兆(含)

0.08%

逾1兆

0.05%

0.025%

ETF內扣費用對長期持有ETF的存股族來說是很重要的訊息,如果想檢視目前持有ETF內扣費率,可至ETF發行公司所提供的公開說明書或投信投顧公會網站查詢。


舉例:0050 ETF簡式公開說明書公布最近五年度各年度基金之費用率:

年度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費用率(%)

0.43

0.46

0.43

0.43

0.42


ETF內扣費用什麼時候扣?

ETF內扣費用是根據「持有時間」計算,每天會自動從ETF淨值中扣除,不會直接從交割戶扣除。ETF的內扣費用乍看下並不高,但是較高的內扣費率在長期持有下,內扣費用累積下來也是不容忽視的。

ETF內扣費用高低會影響績效嗎?

內扣費用看似微小,但對長期投資的有顯著的影響,在選擇ETF時,除了看題材與績效,特別是當兩檔ETF都是追蹤相同指數,應比較費用結構。

高內扣費用的ETF一定不好嗎?不一定。有些主動式 ETF 收取較高費用,但能帶來優異報酬。


如何選擇合理費率的ETF?

選擇ETF時,需考慮費用率、績效、追蹤誤差及市場環境等因素,當指數相同時,可以從不同費率、追蹤誤差、ETF規模與流動性去判斷。


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的內扣費用

被動型ETF:這類ETF的投資策略追蹤指數,並非主動挑股,在同類型ETF中,費用率越低者通常具成本優勢,更能貼近指數表現。

主動式ETF:由基金經理人根據特定的投資目標,主動配置並調整投資組合。需要投入更多研究成本與管理人力,內扣費用自然較被動式ETF高,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只看費用,還要看基金績效與追蹤誤差。

每檔主動式ETF的內扣費用皆不同,可能因投資策略和管理團隊的差異,導致內扣費用有所差異,若經理人操作頻率高,所產生的手續費與交易稅也會提高。


總結

ETF的內扣費用,是投資人經常忽略但實際存在的成本,內扣費用的高低,並不代表ETF的好壞,在選擇ETF前,了解內扣費用有助於投資人更掌握ETF的成本構成,並根據自身目標、風險承受度與持有期間,綜合考量費用、績效、追蹤誤差及流動性,才能在眾多選擇中做出符合長期利益的投資判斷。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