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的實戰策略
鄭大分析可轉債-穩健收益與成長潛力並重
元富YT頻道「翻轉學堂」節目於3月4日晚間邀請專職投資人鄭大線上直播,重點整理如下。
近期市場波動劇烈,許多投資人面臨抉擇,不確定應該繼續持有還是賣出股票。在這樣的環境下,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變得尤為重要。因此,深入了解可轉債的運用,包括其基本概念、實戰策略,以及相關學習資源,將有助於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什麼是可轉債?
可轉債(Convertible Bond, CB)是一種具備股票轉換權利的債券,簡單來說,它結合了固定收益與股票選擇權的特性,發行公司承諾根據轉換價格在一定時間內可將債券轉換為公司普通股,若股票價格未達理想水準,投資人可選擇持有至到期,依約獲得本金與利息。可轉債的特點如下:
➤ 下檔風險有限:在公司不破產的情況下,到期時仍能拿回票面價值。
➤ 上漲空間無限:若標的股票股價上漲,轉換後的股票價值可遠高於可轉債購入成本。
➤ 適合長期持有:可轉債的存續期間通常為3至5年,適合長期投資,降低短線波動帶來的影響。
可轉債的實戰策略
鄭大從2019年中開始投資可轉債,至今已累積豐富經驗,並透過這項工具獲取了穩定的收益。回顧這幾年市場經歷的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等多次大事件,在市場低迷時,曾選擇持有可轉債而非直接購買股票,即使股價未能回升,可轉債仍能提供一定的保護,降低損失,所以可轉債的優勢在動盪市場中更為凸顯。
選擇可轉債時,需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 標的公司的基本面:選擇財務穩健、成長潛力高的公司,其股價較有機會上漲。
➤ 可轉換價差:當前債券價格與轉換價之間的折溢價,可評估投資的風險報酬比。
➤ 市場趨勢:搭上趨勢題材,如AI、電動車、綠能等,能提高投資勝率。
舉例來說,2023年選擇了投資雙鴻四(3014)可轉債,因其受惠於AI散熱需求,在2024年第一季開花結果,帶來豐厚的獲利。
➤ 控制單筆投入金額:建議不要單壓某一檔可轉債,分散投資可降低風險。
➤ 風險報酬比(R/R):過去統計進行之可轉債交易,平均風險報酬比約為3~3.5倍,也就是投入20萬的資金,獲利需達60萬以上才符合策略標準。
➤ 順應趨勢操作:可轉債通常伴隨公司業績增長而上漲,投資時應挑選符合產業趨勢的標的,例如近期的AI、軍工、電動車等題材。
➤ 降低交易頻率:過度交易容易產生高額手續費與交易稅,影響總體獲利。
➤ 避免極短線操作:可轉債屬於中長線投資工具,不適合短線進出。
➤ 抱得住、睡得著、做得到:投資應該符合個人風險承受度,不應過度影響日常生活。
為何可轉債適合上班族投資?
相比股票,可轉債適合無法時時盯盤的上班族,原因如下:
➤ 穩定性高:就算標的股票下跌,只要公司不破產,仍可領回本金。
➤ 風險可控:與股票相比,可轉債最大損失為票面價值以上的溢價部分,不會變成毫無價值的「壁紙股」。
➤ 長期投資無需盯盤:避免當沖或短線交易帶來的壓力。
儘管可轉債比股票更具防禦性,但仍存在一定風險,包括公司違約風險、股價長期低迷,以及市場流動性風險。例如,若發行公司財務惡化,可能無法支付利息或本金;若標的股票長期低於轉換價,可轉債的成長潛力將受限;此外,部分可轉債流動性較低,可能面臨較高的買賣價差。因此,投資者應充分評估風險,並掌握相關知識,以提升投資決策的準確性。
可轉債是動盪市場中的穩健工具,適合希望降低風險、追求長期獲利的投資人。透過正確的選股策略、風險管理與長線思維,可轉債能成為你資產配置中的強大利器。
投資的關鍵不僅在於賺錢,更在於如何讓自己達到財富自由與身心靈自由。希望本篇文章能幫助你掌握可轉債的精髓,在投資路上走得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