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小資族投資指南

小資族投資指南,制定千萬財富的養成計劃

元富YT頻道「翻轉學堂」節目於4月17日晚間邀請理財專家楊倩琳線上直播,重點整理如下。

在這個萬物皆漲、薪水不動的時代,以前一盒聖女番茄只要100元,現在可能要250元;以前吃一個便當只要55元,現在已經漲到85元。這些不知不覺的變化,其實就是通貨膨脹正在悄悄吞噬我們的購買力。

當支出不斷增加、但收入卻沒有跟上時,我們該怎麼辦?其實答案很簡單:開始學會讓錢幫你賺錢。


打造多重收入,努力提高儲蓄率

楊倩琳非常認同李嘉誠的一句話:「30歲以前靠體力和智力賺錢,30歲以後要靠錢去賺錢。」這正是富人思維的開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相同的24小時,不論多努力、多拚命,時間就是有限。所以,如果只靠出賣時間與勞力來賺錢,收入終究會受限。

因此,要打造多重收入水龍頭,讓錢流進來,舉例來說:股票股息、ETF配息、債券利息、借券利息、不動產租金、副業收入、版稅、授權費……這些收入來源就像是一條條小溪流,最終匯聚成日常支出、儲蓄與投資池。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儲蓄率,把更多水流留下來再投資。


人人都能學會的千萬黃金公式

我們都希望變有錢,那要怎麼做?其實,財富自由的關鍵在於讓理財成為日常習慣,只要掌握以下四個公式,你就能朝財務自由邁進:


1. 花更少:

控管支出是累積資本的第一步。建議定期記帳,減少不必要的開銷,特別是衝動性消費。


2. 存更多:

設定固定比例作為「強迫儲蓄」。舉例來說,每天多存1元,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持續一年可累積達6,675元。這樣的小習慣,能幫助你建立儲蓄體質,並逐步提高儲蓄效率。


3. 賺更多:

除了薪水,還要積極建立被動收入。被動收入是指不必時時刻刻工作,也能持續進帳的收入來源,例如股息、租金等。


4. 投資好:

學會投資,不僅僅是金融商品,也包括自我成長。提升知識與能力,讓財富不斷增值。正如巴菲特的「雪球理論」所說:財富需要時間與耐心,才能越滾越大。

只要做到這四件事,並釐清過去錢都花在哪裡、未來錢該花在哪裡,你的每一筆支出都將成為邁向財富自由的助力。


關鍵不是賺多少,而是留得住多少

賺得多不代表真正富有,關鍵是能否留住錢,並讓它持續替你工作。運用「631理財法」,也就是將收入的30%存下來,並投入投資工具創造被動收入。當你的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就等於邁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因為投資ETF不需要大筆資金,每月只需3,000~5,000元就能開始,與其他複雜的理財商品相比,ETF又具備透明度高、流動性佳、成本低、風險分散等優點,所以楊倩琳整理出一套適合小資族的「ETF三層錢滾錢計畫」,透過領配息、證券借貸與再投資,打造出每月自動進帳的被動收入系統,讓小資族也能逐步建立穩定現金流。


三層ETF錢滾錢架構

這套被動收入系統強調「錢滾錢」,透過三層結構,讓資金不斷產生效益:

第一層:領配息,穩定現金流入

選擇具有穩定配息記錄的ETF作為核心資產,並錯開三檔ETF的配息月份,實現「月月領息」的效果。這樣的現金流安排,對於需要資金週轉的小資族來說,極具安全感。

第二層:證券借貸,創造額外利息

長期持有ETF的同時,透過券商提供的借券服務,讓市場參與者借用你的ETF,並收取利息。熱門ETF的年化借券利率可達3~4%,既不影響配息,也無須賣出資產,等於是一筆額外的現金流。

第三層:再投資,啟動複利效應

將配息與借券利息再次投入,買進ETF零股,啟動自動化的再投資機制。這不但強化了複利效應,也讓資產持續擴張。可視需求配置不同產業、區域的ETF,以分散風險並提升整體報酬。


增加整體收益率,使系統不斷優化

長期而言,這三層機制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資產產生現金流、現金流再投入資產、資產再創造更多現金流。最終實現「財源滾滾」的目標——讓被動收入覆蓋你夢想生活的所有支出。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