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配息要課稅嗎?
近年來,ETF已成為國人投資的熱門選擇,其中高股息ETF更是不少民眾的理財首選,依照ETF配息來源不同,稅務上的負擔也有所差異;然而,對於高股息ETF投資者來說,在課稅上究竟和一般投資個股有什麼不同?ETF領的股利是否需要繳稅的問題?元富證券知道這些問題是很多人心中存在的疑惑。
此外,ETF投資族群包含許多社會新鮮人,對於報稅的相關資訊非常陌生,因此元富證券要跟大家分享ETF課稅的常見問題,相信透過本篇的介紹,每年5月報稅季來臨時,能幫助大家不會再有配息如何歸類於所得、該採用哪種計稅方式等匪夷所思的情況。
ETF 配息的稅務攻略
根據所得稅法規定,投資國內營利事業所獲得的股利所得需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因此,無論是購買個股還是ETF,只要標的屬於「國內公司」,都需要課稅。其中,台股ETF的配息因屬於股利收入,不僅需課稅,還涉及多項細節。接下來,元富證券將為您詳細解析。
配息科目主要分為三大類:包括股利所得、收益平準金,以及資本公積/財產交易所得(資本利得)。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境內發行的台股ETF,只有「股利所得」(54C股利或盈餘)屬於營利所得,需要併入稅務申報,並適用「二擇一制」課稅──合併計稅、8.5%抵減稅額」或「分開計稅、28%稅率」。
其次是收益平準金需要繳稅嗎?因為平準金機制的原意,是避免公布配息後,太多新的投資人參與而稀釋股息,可說是拿投資人的「部分本金」來配息,既然不是所得,就不需要課稅,同時也免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此外,若單次股利給付達2萬元(含)以上,需扣繳2.11%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且以單次給付上限1,000萬元為限。因此,除了繳納相關稅款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也是投資人需考量的因素,所以部分投資人傾向選擇配息頻率較高如月配型的ETF,以分散補充保費負擔。
至於ETF的配息來源,若屬於財產交易(國內)所得,實際上是透過出售該 ETF成分股所獲得的價差(利得)。依據所得稅法第4條之1「證券交易所得停徵」的規定,這部分不需負擔所得稅,亦不納入健保補充保費的計算範圍,因此具備顯著的節稅優勢。
國外營利所得如何計算?
海外營利所得依成分股來源地區區分為「大陸地區」與「大陸地區以外的海外地區」。對於設籍並居住於我國的個人,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特別規定,大陸地區的所得需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與繳納,營利所得也不例外。
根據台灣法律規定,非大陸地區的海外所得屬於「海外所得」,以投資海外地區的境內基金(如債券ETF)為例,台股市場上的債券ETF多數持有美債,而美債配息被歸類為海外利息所得或股利所得,每一申報戶當年度海外所得合計未達100萬元時,免計入「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最低稅負制)課稅;若合計達100萬元,則應計入基本所得額,但即便超過此門檻,也未必需繳納基本稅額,因為需進一步計算個人基本所得額,視實際情況而定。以下元富證券透過表格讓大家更清楚報稅方式。
ETF配息報稅方式
| |||
---|---|---|---|
所得代碼
|
所得類別(配息來源)
|
應稅與否
|
補充保費
|
54C
|
股利或盈餘所得
|
是
|
是
|
76W
|
財產交易(國內)所得
|
否
|
/
|
無
|
收益平準金
|
否(不屬於所得)
|
/
|
5A
|
境內金融業利息所得
|
是
|
是
|
71
|
大陸營利所得
|
是
|
/
|
海外營利所得
|
合計達100萬者(最低稅負制)
|
/
|
合併與分開計稅的差異分析
投資人獲得的股利,可依情況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方式,元富證券在這裡為大家分析,如何透過合理規劃稅務策略,納稅義務人依所得類別、金額選擇最有利原則。
第一個選項是「合併計稅、8.5%抵減稅額」,合併課稅,顧名思義是將股利所得與其他所得合併計算,通常適用於所得較低的投資人,例如,對於稅率級距約為5%或股利收入較低的投資人,選擇合併計稅可能更具優勢,因為股利可按8.5%的稅額抵減計算,甚至可能因稅額抵減而享有退稅的機會。
另一種選擇是採用「分開計稅,以28%單一稅率計算」;對於高所得族群(適用30%或40%稅率級距)或股利收入較高的投資人而言,分開計稅可能更具優勢,因為合併計稅的可抵減金額上限僅為8萬元。
總結:稅務考量下的ETF挑選方法
針對配息的稅務說明,透過元富證券的解釋,相信投資人已經知道在選擇ETF時,投資人除了關注基金表現和風險外,還應該考量稅務問題,有效減少稅負。以下是選擇ETF時應注意的幾個稅務要點:
股利稅負:股利所得會影響投資的稅負。對於國內ETF,股利會被課徵稅,投資人可根據自身稅率選擇合併或分開計稅。如果股利收入較大,分開計稅(28%)可能較有利;而對於股利收入較少的投資者,合併計稅則可能更具優勢。
海外ETF的稅務影響:投資海外ETF的所得將視其來源國別而定,若是來自非大陸地區的海外所得,並且未達100萬元,可免予計入「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課稅;然而,若超過100萬元,則需申報並可能受最低稅負制影響,須計算個人基本所得額。
資本利得與稅負:在股市投資中,透過ETF獲得的資本利得是否需要課稅,取決於所得來源及其與投資者的其他收入的合併方式。合理的稅務規劃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稅負,從而提升投資效益。
對於稅率級距約為5%或股利收入較低的投資人,選擇「合併計稅」可能更具優勢,對於高所得族群(適用30%或40%稅率級距)或股利收入較高的投資人而言,「分開計稅」可能更具優勢,
總結來說,根據自身的稅務狀況選擇合適的ETF,能夠在符合投資目標的同時,達到最優化的稅務效益,希望透過元富證券整理的內容,幫助大家釐清ETF配息在課稅面向上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