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TF配息方式為何?

ETF相對一般個股之股票可以說是風險較低、穩定穩健的一種投資方式,也因此促成台灣民眾投資ETF的熱潮,許多人都會透過購入高股息ETF來進行資產的累積,甚至以ETF來開啟新手投資的第一步。

但是你知道 ETF 配息是什麼時候嗎?ETF配息又是怎麼計算的呢?這裡,元富證券會完整介紹,並且帶大家認識ETF的「內扣費用」,讓你全面認識如何獲得每檔ETF的投資成本及詳細資訊。


ETF配息方式

在講解ETF的配息之前,先帶大家從「股利」的概念切入,相信會更清楚ETF配息的邏輯。首先,股利分為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現金股利:股利是以現金的形式發放;股票股利:則是將盈餘以股票的方式進行發放。ETF和個股最大的差異在於,ETF僅會配發現金股利,不像部分股票有可能配現金又配股票,或是只配發股票卻沒有配現金。

不過,投資市場上也有不配息的ETF,這類的ETF不會定期發放現金股利,反而將所有的收益都「留著」再投入市場,追求長期複利成長。關於「不配息的 ETF」,我們之後會再完整介紹它與配發現金之ETF的差異。

回到ETF的「配息」方式,其實就是指「收益分配」,這個部分與個股除權息的概念相同,它會在特定的時間(除息交易日)配發股利;不過採用「配息」這個說法其實不夠精準,因為「配息」很容易讓一般民眾誤將「配息日」當成「發息日」。當然,最重要的是,若是想要領取 ETF 配息,記得要在「除息交易日」前買入該檔ETF股票,如此才能領取現金股利喔!


ETF除息的三階段

若以台股ETF來說明,ETF除息必須歷經三個階段,分別是「評價」「除息」與「發息」;「評價」指的是投信公司以「收益評價日」當天的基金淨值,作為配息的評估基準,而基金評價日通常為評價當月的最後一天。當報告出來後,投信公司可針對ETF的整體情況決定是否進行配息。

如果當期決議進行配息,投信公司即會公告ETF每單位的配息額、除息日、發放日等細節資訊,這裡要提醒投資人注意的是,並非每檔ETF都有「配息設計」,必須按照ETF各檔的公開說明書的規定進行。

此外,如果是ETF本身有配息,其實也不一定每次都會如期配息,簡單來說,儘管ETF達到收益分配的標準,但最終是否配息,而每單位最後配發多少錢,決定權仍在於發行該ETF的投信公司身上,若是當期決議不配息也都會發布公告。

「發息日」才是投資人實際領到現金股利的時間,通常ETF必須在除息後的一定時間內(大多1個月到45個交易日內不等)將股息配發至投資人手中,而實際領到股息的時間的期限規定,也會在該ETF的基金公開說明書中上清楚載明。


ETF月配、季配、半年配與年配的差別?

ETF的配息頻率取決於基金設計:通常有月配、季配、半年配與年配,不同配息頻率的ETF,各有適合的投資人,了解其中的優缺點,才能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決策!以下介紹不同配息周期以及參考的適用對象。


請輸入內容

月配息

季配息

半年配息

年配息

配息頻率

1年12次

一年 4 次

一年 2 次

一年1次

優點

l   運用靈活性高

l   頻繁的現金流

l   降低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繳費用

l   穩定的現金流

l   降低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繳費用

l   複利效應大

l   穩定收益

 

l   複利效應最大

l   長期穩定增值

適合對象

期待每月都有固定投資收入

追求較高配息金額的投資人

中長期投資者,不急需現金流

長期投資者,不急需現金流

填息難度

較低

中等

較高

最高

匯費成本(每年)

120 元

40 元

20 元

 10 元

潛在挑戰

l   收益波動略

l   配息可能縮水

l   收益波動中等

l   波動較小

l   現金流少

l   易達二代健保門檻





ETF 配息怎麼計算?

接下來要告訴大家ETF配息怎麼算,從上述內容我們知道這篇介紹的固定配息頻率的ETF僅會配發現金股利,以下透過舉例來講解配息的計算方式。

配息計算方式:現金股利×股數=可領取的現金股利

假設有一檔ETF發放現金股利1.4元投資人會領到的股利如下:

配息1.4元代表投資人每持有一股,即可獲得1.4元的現金;於此,若是持有一張股票(1000股),則可獲得1.4×1,000=1,400元的現金股利。這筆金額會以現金的形式直接匯入投資人的「銀行交割帳戶」。

ETF配息的隱藏成本?

投資ETF除了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賣出時,同樣也要額外扣除證券交易稅。除此之外,ETF還有一項「內扣費用」,這也是投資人值得特別留意的,基本上分為以下四大類:


管理費:

ETF由投信公司發行,並由專業管理團隊來協助操作,因此會向投資人收取一筆特定的金額,主要支付給ETF操作團隊的管理費,亦稱經理費。


保管費:

依照規定,ETF資金須由第三方銀行保管,因此需支付給保管資金的銀行保管費用。


買賣周轉成本:

指的是調整投資組合的交易成本,當ETF進行成分股的調整時,若頻率及幅度較高,則相關費用亦會隨之增加。


其他費用:

經營基金的其它必要雜支,例如指數授權費、上市及年費、行銷費用等,此支出會根據ETF追蹤的指數、淨資產及其團隊的行銷策略有所不同。


與買賣手續費或交易稅直接從交割帳戶扣除的方式不同,ETF內扣費用是每天從ETF的淨資產價值(NAV)中自動扣除。因此,投資人每日看到的ETF淨值都是已扣除完的金額。

投資ETF是穩健累積資產的優質選擇,瀏覽每檔ETF介紹頁面時,通常沒有所有內扣費用的計算費率,只會看到年度的「經理費率」與「保管費率」,於此,投資人難免後忽略背後所隱藏的成本與風險,因此,元富證券建議在投資前,先深入了解每檔ETF的投資成本及詳細資訊。 

投資人可以透過查閱每檔ETF的「簡式公開說明書」,全面了解相關的收費規則與費用結構,或者直接進入「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官網,查詢與關注各檔ETF的總費用比率作為計算參考,透過了解內扣費用是否過高,並評估自身的投資目標及預期回報,才能避免內扣費用影響總投資的報酬率。


總結

ETF和個股最大的差異在於,ETF僅會配發現金股利(配息計算方式:現金股利×股數=可領取的現金股利),配息頻率取決於基金設計,通常有月配、季配、半年配與年配,不同配息頻率的ETF,各有適合的投資人,並且不一定每次都會如期配息,儘管ETF達到收益分配的標準,但最終的配息結果,決定權仍在於發行該ETF的投信公司。

投資ETF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賣出也要扣除證券交易稅,此外,ETF還有一項「內扣費用」,包括、管理費、保管費、買賣周轉成本與其他費用、投資人可以透過查閱每檔ETF的「簡式公開說明書」,全面了解相關的收費規則與費用結構,評估自身的投資目標及預期回報再進行投資。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