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TF是什麼?

台灣ETF市場近幾年蓬勃發展,根據集保結算所的最新統計資料,台股ETF受益人數正式衝破千萬人大關,今年受益人數暴增約395萬,顯然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投資工具!

ETF成為台灣投資人最愛的同時,我們當然要先了解ETF是什麼?徹底釐清它的優、缺點,這才是正確的理財方式;以下文章清楚整理ETF的概念、它與共同基金的比較等豐富內容,相信透過循序漸進的脈絡,能夠拉近你與ETF之間的距離。


ETF是什麼?

ETF的原文是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中文名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這個目前最受歡迎的投資方式之一,因為有了「基金」兩字,多數人可能一開始會認為與基金相似,但其實大不相同。首先簡單介紹ETF和股票、基金的差別:


股票:

買賣上市櫃公司單一個股、無管理費,只要透過證券商開戶,即可在證交所、櫃買中心進行交易。


基金:

也稱作「共同基金」,擁有一堆股票分散風險,基金投資主要目標是「優於大盤」,且必須到銀行、基金平台或向投信購買;由於基金是依靠經理人主動調整操作,除了衍伸出1~3%管理費,績效也受到經理人操作之影響。


ETF:

被動式追蹤「指數」,挑選同類型的一堆股票,由投信公司募集、發行、管理,並透過追蹤、複製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為投資目標,並將資金用來買進「一籃子」商品標的進行投資,並透過證券商開戶,在證交所、櫃買中心進行交易。


ETF與共同基金的比較

小結共同基金與ETF之間差異,前者是由基金經理人或團隊「主動」設定要投資的股票,ETF則是跟著追蹤指數的漲跌、隨市場波動,屬於「被動」投資。看似被動,但由於ETF擁有多種股票,有些股票的佔比高,也會成為該ETF影響力高的成分股。

若以購買花束來比喻,一般股票就像完全自選的玫瑰、鬱金香、康乃馨等等單一花種,而共同基金像是由花店老闆搭配好的經典花束,符合畢業、求婚、開業等需求,而ETF則是兩者折衷的「指定型」花束,按照某個特定的指數來挑選花種,也就是說這款花束沒有一定的花種,有什麼花朵純粹依照設定的條件做更動。

所以ETF最特別之處,你能根據想要追蹤市場上主要指數或債券市場指數的基金,從ETF中尋找對應的投資組合。假設今天想要投資台灣的AI科技產業,就可以選擇追蹤並購買「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AI優息動能指數」的ETF,於此,你就能夠直接買進這個指數中包含的所有AI供應鏈之公司股票!


ETF怎麼買?

ETF雖為指數股票型基金,儘管有基金兩個字,但基本上ETF要從股票市場買進,並透過證券戶購買,交易方式如同股票一樣,步驟非常簡單,以開設元富證券帳戶為例:

l   開立一個證券戶。

l   設交割銀行帳戶,也就是下單購買的ETF要從哪裡扣錢(券商會指定配合之銀行)。

l   下載元富證券戶App「好富投」,並登入已開戶的帳號。即可搜尋想買的ETF,透過下單購買ETF。

l   如果成功買進,就會收到委託成交通知。

l   除了直接下單外,部分券商也提供「定期定額」的選項,就是每個月會在固定日期、以固定金額扣款買進同一支ETF。


ETF與共同基金的費用比較


商品

ETF(Exchange Traded Fund)

共同基金(Mutual Fund)

內含費用

經理費

每年經理及管理費兩項加總約1%

每年1%~2.5%

管理費

每年0.1%~0.2%

外扣費用

手續費

台股ETF申購手續費0.1425%

相關優惠依不同券商而異

股票型、平衡型基金:3%

債券型基金:1.5~2%

相關優惠依不同基金公司而異

其他費用

信託管理費

透過銀行申購需收取,直接與基金公司購買則無須繳納

交易稅

股票型ETF 0.1%;債券型ETF 0%



ETF的優點

一、有效分散風險

一支ETF可能包含數十支到數百支的不同股票,所以單一股票的漲跌並不會對整體組合造成過多的影響,能夠有效降低個股所引發的風險。例如媒體報導提及國際間因戰爭引發區域情勢緊張的訊息,可能會造成A公司股價下跌,如果是投資ETF含有各種股票,A公司股價的下跌對於投資組合的影響就比較小。


二、操作汰弱換強

通常ETF內的成分股會有所變動,當一家公司不符合該ETF原先設定的條件標準時,就會被該組合排除,然後該ETF則會納入其他符合資格的新公司。每支ETF都有不同時間檢視成分股的機制,以確保在組合之中,都是最符合該支ETF追蹤之投資標的,方可獲得最好的績效成長。


三、交易即時方便

ETF買賣交易的方式及規則與股票相同,投資人只要擁有證券帳戶,盤中便可即時進行交易,無需像共同基金有繁瑣的申購及贖回手續,加上ETF通常是追蹤市值大、交易量大之標的,因此具備容易買進和賣出的優勢,流動性很高。


四、交易成本較低

ETF只要追蹤指數進行投資組合調整,因此能夠省下基金經理人的管理費用,平均管理費約0.3~0.4%,比起共同基金便宜了許多。此外,ETF的交易稅只要0.1%,對比股票的0.3%更是省下三倍之多。透過以下表格,可以更清楚知道ETF與共同基金在交易成本的差異。


五、投資資訊透明

ETF追蹤指數與其投資組合成分股公開透明,透過發行券商的官方網站即可查詢持股公司及占比,同時,臺灣證券交易所也能瀏覽ETF淨值之公開資訊;相對於共同基金而言,對投資人而言難以清楚它的淨值及獲利狀態。


六、投資選擇多元

ETF追蹤的指數範圍廣泛,舉凡各個產業、市場、原物料、概念股等都可以找到投資標的。以台股ETF為例,截至2024年11月底發行公司有16家,總檔數多達256檔[廖智賢-公共事務暨1] ,也就是說,當投資人看好某個市場或產品趨勢時,ETF即有非常多樣化的相對應組合可以挑選。


ETF的缺點

一、績效動能降低

ETF偏向穩健報酬的投資方式,雖然能夠達到分散風險的作用,但是很少能夠像個股一樣有機會漲停,如果是追求高報酬率,在投資工具分配中,ETF占比太大,則會拉低平均績效報酬。


二、折溢價的狀況

ETF的價格訂定是以市場上買賣雙方出價產生「市價」,並非是ETF本身的實際「淨值」,因此有時會產生買貴或便宜的情形發生,也就是出現折價溢價的問題。


三、追蹤誤差影響

ETF運作方式是模仿指數中的主要標的,但績效並非完全複製指數的表現,加上ETF為了產生與指數相同的組合卻會衍生交易稅、手續費、管理費用等等。此外,當指數成分股變動時,發行公司可能因為市場因素導致無法第一時間取得變動的成分股,這些指數報酬與ETF報酬之間的差距稱為「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是投資人必須承擔的風險。


四、匯差波動風險

若是在台灣選擇買海外ETF,由於該金融資產會以外幣計價,此時匯率就會產生影響,雖然價格表面上沒有太大變化,但其實所有成分股不改變、股價也維持的情況下,當台幣對美元升值,ETF便會降低它的報酬;相反台幣對美元貶值,投資績效就會變高。


總結

ETF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它是股票也是基金,可以同時協助投資者分散風險,也因為它的穩健報酬,吸引台股ETF近年成長快速,淨資產不斷增加,受益人數更是暴增。

ETF的優點包括:有效分散風險、操作汰弱換強、交易即時方便、交易成本較低、投資資訊透明與投資選擇多元;ETF的風險則有績效動能降低、折溢價的狀況、追蹤誤差影響、匯差波動風險。清楚閱讀完上述ETF入門知識的你,相信已經對ETF有概括性的了解,歡迎延伸閱讀更多「ETF最前線」的文章,讓你在投資市場抓住新機會。

載入中...